| 网站首页 | 文章中心 | 供求信息 | 标准规范 | 下载中心 | 图片中心 | 洁净书城 | 用户留言 | 层流床 | 
 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-污染控制网 >> 文章中心 >> 技术论文 >>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
传染病学相关知识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体:
传染病学相关知识
作者:icccs    文章来源:icccs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9-5-27    

 

传染病学相关知识

 

  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所谓传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,削弱机体防御机能,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,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,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,称为传染。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、发展与转归的过程,称为传染过程。

    人类的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,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的或广泛的流行。

传染病

基本特性:

1.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可分为“散发”和“爆发”与“流行”和大流行
2.地方性 常局限于一定地理范围内发生的,受地理条件气温变化的影响而影响。
3.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,在年季度内有季节性升高,与温度湿度等气候的改变有关。

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:

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、传播和终止的过程,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,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互相连接的条件,即传染源、传染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人群。

一、传染源  

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、繁殖,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。包括病人、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。  

1病人  

    病人是一个重要传染源,有些病的病人是惟一传染源,如麻疹等。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。传染期的长短因病种而异,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。  

    由于病人的症状明显,受隔离治疗所限,虽然其传染性强,但活动范围小,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病原携带者大。  

2病原携带者 
 
   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。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种。  

   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,不仅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时间,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职业、社会活动范围、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因素关系密切。  

3受感染的动物  

    人对部分动物传染病也具有易感性,这类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病,如鼠疫。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,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,还与动物种类和密度等因素有关。  

二、传播途径  

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新宿主前,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。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: 

1.空气传播  

病原体借助于飞沫、飞沫核和尘埃三种类型的微粒飘浮在空气中。
  
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:

①传播迅速;
②有明显的季节性(以冬春季较高);
③以儿童发病较多。  

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有很多,与人口密度、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。

2.经水传播  

经水传播包括经饮水和疫水两种传播方式。  

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:

①有饮用同一水源或接触疫水历史;
②常呈爆发或流行形式;
③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;
④停止饮用或接触疫水

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流行。

3.经食物传播  

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,

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(如绦虫等);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。  

4.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:

①病人都有食用某污染食物的历史,未食者不发病;
②易形成爆发;
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,爆发即可平息。  

5.接触传播 
 
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(又称日常生活接触)传播两种方式。

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:

①一般呈散发,家庭或同住者中续发率较高;
②流行过程缓慢,四季均可发生,无明显季节性高峰;
③注意个人卫生,严格消毒制度,可减少发病。  

6.虫媒传播  

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者称虫媒传播。

虫媒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:
①有一定的地区性;
②有明显的季节性;
③人群分布上与年龄、职业有明显关系。  

传播途径还有经土壤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等。  

三、易感人群  

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,称为人群易感性。

易感是相对免疫而言的,与人群易感性相反,称为人群免疫性。一般来说,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非免疫人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。

易感性高的人群称易感人群。  

1.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 

(1)新生儿人数增加;
(2)易感人口迁入;
(3)免疫人口减少。  

2.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

(1)计划免疫;
(2)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多;
(3)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多。  

四、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 

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只是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可能条件,传染病是否发生流行,流行的强度如何,还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。

1.自然环境因素

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。有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病原体生长繁殖、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生长和活动,这些地区就容易发生流行。如气温、湿度和雨量对疟疾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明显相关。


 
2.社会环境因素  

包括生产、生活条件、医疗卫生状况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信仰、人口密度、风俗习惯、生活方式、人口移动、职业、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等。如食用未经熟制的鱼、肉、蟹、毛蚶等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或病毒、细菌等感染性疾病。


 

 
 
 


建议您将《传染病学相关知识》收藏到网摘,方便以后查看。点上面的图标就能收藏!

文章录入:icccs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正确洗手11步 防止感染
    北京历史上第一座传染病医院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